首页 资讯 流行 娱乐 体育 明星 时尚 游戏 旅游 生活 母婴 营销 邮箱 商业 视频 财经 健康 段子 消费 汽车 购物 科技
首页 > 汽车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中国汽车产业新特征与变化

汽车 亿欧网 2018-05-13 10:38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中国汽车产业新特征与变化

2018年5月11~12日,以“梦想与焦虑”为题的2018第十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北京诺金酒店举行,亿欧汽车受邀参加。

第十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由汽车商业评论、汽场联合主办,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务部投促局汽车工作委员会、铃轩思享会协办,长江商学院创新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指导,推动力传媒承办。

以下为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的演讲实录: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开场题目叫“中国汽车产业新特征与变化”,我特意加了两个字“中国”,后边很多的变化,但在我们国家尤为特殊。我想变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汽车市场是超大的市场,而且高度开放,未来五年还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量的空间。

2000年,汽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汽车进入高速发展,前十年是20%多,最近几年到7%左右,通过这几年发展,从200万辆到去年的2915万辆,发展非常迅速。

大到什么程度?这是以2016年数据做的,我国的汽车销量比第2、第3、第4三个国家加起来的销量还要大,比第5名到第20名国家合起来的量还要大,占全球30%,这三个柱子合起来占到全球的88%,全球还有200个国家和地区合起来占到12%。

我国的汽车市场不仅大还高度开放,左边这个图是世界主要的五个汽车大国,本土品牌和外资品牌在这个国家的占比,日本和韩国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市场,日本汽车本土品牌占90%多一点,韩国本土品牌占77%,德国是63.7%,最开放的市场就是美国和我国,美国的本土品牌占到35%,我国本土品牌占41.6%,所以说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

中国市场对于全球各大汽车跨国公司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2016年的数字,大众全球1010万辆,中国403万辆,中国销量占到全球的39.9%,通用中国销量占全球的38.7%。因为我们国家又大又开放,各大跨国公司在我们国家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现在中国的变化引起了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厂家高度的关注。

未来怎么样?还有一半左右的增长空间,如果按2016年的数据算,2016年2800万,还要增加1400万,到4200万,如果按去年的量还能增加1300万辆。这个辆主要是因为我们保有量现在还比较低,全世界饱和国家的保有量均值(除美国之外)600万,我们现在只有千人131,如果按600万测算,我们将来就不得了,我们现在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大概在前人450左右的水平,达到600有一定难度。

现在十九大提出在收入方面的政策,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以前可能更大的力量是怎么把经济的蛋糕做大,下一步不仅要做大,还要把它切的合理,让收入更加均衡。这种政策的变化将带来一个结果,就是使得下边这些阶层的人能买得起车。按社科院研究,他们把社会分成十类,前三个是上层,中间这三个是中层,这两个合起来占总的23%,这是前几年的数据,这23%现在基本上都有车了。我们的保有量再增加靠哪些人?靠下边这些,工人阶层、农民阶层,这两个是最大的,合起来占72%。我们将来保有量的峰值点,按我们现在千人450,乘以我们14亿多人口,加起来6亿多辆汽车,这个数据对我们做后装市场就是极大的机会。

保有量跟需求量有关系,大概15倍,都达到饱和的时候保有量的饱和点相对销售量的饱和点大概15倍,倒过来一除,6亿辆除以15就是4千多的水平,所以我们现在这个市场是一个超大规模、高度开放,而且今后还要继续发展。这是我们国家汽车市场之所以这么引起全球关注、引起瞩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昨天孙勇我们俩坐在一起,中国汽车产业真热闹,这个会这么多人来,就是刚才我讲的,超大规模加高度开放,如果你超大规模、不开放,外资也没有兴趣,如果你高度开放,但是市场很小,他也没兴趣。我们两个放到一起,这就引起了全球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和第三个就值得我们关注了,汽车新“四化”+新零售。

第一张图,电动化的情况,现在连续4年电动汽车实现高速增长,2014年我们的中央高层开始对新能源汽车引起高度重视,那一年好象有八个文件,都是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去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78万。我们看看占全球什么情况?我国是第一,78万,第二名美国19.8万,第三个是日本5万辆,这个新能源是按我们定义的。如果按乘用车我们也是第一,我国是58万辆,美国是2万辆,日本是5万辆。

除去总量之外我国电动化还有一个趋势,就是由完全的政策推动的一个市场向消费因素推动转变,市场的因素在加重。第一,乘用车跟商用车的比重,乘用车现在已经占到3/4,一个国家的汽车要发展,必须要靠乘用车。第二,私人购买的比重正在增加,2015年的时候我国新能源汽车大概57.4%是公共部门买去了,而去年私人购买的比重占到71.4%,公共的部门降到20%。

第三个变化,私人购买这部分车是限购城市买去了还是非限购城市买去了。以前的销售量主要在六个限购城市,限购城市买为主的时候说明大家不是出自于真心去买,是因为传统汽车摇不到号来买这个车,而今年1—2月份非限购城市已经占了60%、限购城市降到40%,今年全年我们预计非限购城市占到70%左右,明年开始80%以上的车都会被非限购城市买去,这就是积极的变化,不管价格也好,那是自愿的,可以买传统车、也可以买新能源,这是一个正常的变化。所以说,电动化方面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未来随着电池性能提升、成本下降,我觉得会发生更好的变化。

再来谈谈电池的变化,第一张图,上边这个曲线是享受政府补贴的这些车型平均的能量密度,按一公斤多少瓦时算,现在提高到了114,对比2014年的89,这个变化非常好,能量密度提高了。其次,续航里程方面,2017年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充一次电跑的里程已经达到了220公里。现在很多企业新出的车的续航里程已经超过300公里,这些都是适合消费者发生的变化。

再看电池的成本,去年电池成本大概2块钱,这是厂家购进,实际上我们说生产的电池成本已经大大低于2元/瓦时,现在我们测算2020年估计能降到9毛钱,就是一度电会降到900块,如果说一台车40度电,乘以这个就是3.6万元成本,这种情况下即使补贴政策撤出,也基本上能够弥补,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

再看智能化和网联化,我觉得这个变化比电动车来的还要快,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可以把推动力量分成三种,第一个是政府的推动,第二个是厂家产业链自己积极做,第三个是消费者要不要买单。政府衡量力度可以叫做100%,企业的衡量密度我估计就降到了50%,特别是传统汽车企业,消费者我估计大概就降到20%了甚至30%,这么乘下去积极性没有多少,而智能网联汽车假如政府的力度我们定义成80%的话,厂家可能是90%,消费者可是100%,就是消费者的智能化、网联化是高度接受,所以我们说智能化、网联化这个速度比电动化要快的多得多,反而是用这个推动电动化的发展,这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此外,整个产业链都在积极推进智能化和网联化,我这里面列的是整车企业他们在L1、L2时间的分布,包括外资的、自主的,现在造车新势力都在积极推动。还有零部件企业也在做,关联产业,像百度、阿里巴巴,他们也在走智能网联道路,还有地图产业,整个产业链都非常积极。

近期我觉得共享汽车发展比较快,具体来说应该是分时租赁,我觉得随着百公里续航里程的增加,共享汽车发展会非常快,我最近去几个共享汽车公司调研,他们刚开始买这个车都是200公里,200公里的车大概行驶到一百四五的时候分时租赁就没敢再租了,基本上在北京是三单,如果说续航里程到400,可以跑到300公里,电动车基本上就够分时租赁一天所用,我们国家电动车分时租赁怎么做呢?晚上企业运营人员把车送到能够充电的地方,充电之后晚上取过来早晨再送过去,大概一个人可以管八辆车,如果白天去充电,一个人大概只能管一辆,其中成本太高,我们国家没有自动驾驶也可以分时租赁,因为我国人工成本较低,可以用人去做,这个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远期我觉得大概可以把它分成一个矩阵、四个象限,横的是谁拥有,是私人拥有还是共有,纵向是谁驾驶,是人来驾驶还是机器驾驶,这样一分,左下角就是我们目前的情况,私人车、私人驾驶,远期来讲最大的这一块是右上角这块,无人驾驶车队,现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正在花大力气在做。

在新零售方面,像特斯拉、蔚来他们都走这种新模式,不用4S店,现在各种模式不断出现,所以我国汽车产业在新零售、新“四化”方面变化非常大。

其次,汽车消费者群体变化,正在走向年轻化。我们现在买车里面,100个买车里面21.8个是90后,2017年90后+00后加起来就49%,80后是36%,差不多67%到68%的人,就是3个人有2个是85后,这些人对新的事物接受非常快。我们做了一个调研,年轻人对智能化汽车、新能源汽车、定制化汽车、共享汽车都非常容易接受。右边这个图是对无人驾驶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的人,90后占44%。

第四个,我们现阶段特有的产业结构。这张图是按法人单位销量的变化,国外的公司里边基本上3—4家就垄断这个市场了,20万销量以下的公司现在有54个,现在还有一大堆新能源公司排队等着进牌照,这次车展好几个公司都还没拿到牌照,大家还在排队,这样的公司不管是新“四化”还是新零售,哪一个因素能带来销量增长都会做,特有的产业结构会推动新“四化”、新零售。

汽车产业的变化,对传统汽车来讲我觉得是挑战+机遇,我把挑战放在前面了,一定是具有挑战性的。传统企业不得不用传统车赚的钱去做新“四化”的研发,即使是赔偿的也得做。但传统企业也拥有机会。对造车新势力来讲,是机会+挑战,首先是机会,四个变化为他们提供了机会,但是不一定百分之百能做成,所以挑战巨大。

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徐长明;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责任编辑: 3858NCY

责任编辑: 3858NCY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