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王斑:低调做人高调作戏_TOM娱乐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王斑:低调做人高调作戏
2018-01-01 16:54 信报网   

 王斑执导,王斑、龚丽君、夏立言和白荟主演的小剧场喜剧《她弥留之际》正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火热上演。该剧自开演以来口碑一路飙升,被很多观众誉为今年最好看的小剧场喜剧。一向在人艺舞台出演《哈姆雷特》《雷雨》等悲剧作品的王斑,在该剧中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喜剧天分。王斑说,他平时非常喜爱喜剧,观众之所以不知道是因为他信奉“低调做人高调作戏”。

转型导演:当演员养成了思考和学习习惯。

信:您一直是人艺舞台的台柱子演员,此次因何萌生了自己当导演的念头?

王:我没有刻意想当导演,我每次在舞台上演男一号的时候,从来没有跟腕儿有合作。我这些年,从《哈姆雷特》到《北京人》再到《我们的荆轲》、《关汉卿》,跟我合作的几乎都是年轻演员。这些年我再舞台上努力让每个角色都不重复,即便是在《雷雨》和《北京人》里都演大少爷,我没有让角色重复过。久而久之,我独立创作的能力比较强,而且在排练时还得带年轻人,要把握一场戏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我已经习惯了站在高点从上往下看,而不仅仅是从自身角色出发。一个的整体很中哟啊,我们不能只想攻打一个山头,而要从全局出发。

比如我在演《关汉卿》的时候,我要演出田汉笔下的关汉卿,要演出古代的关汉卿,还要演出我理解的关汉卿,要让观众接受并相信谢幕时走上来的关汉卿是有“仙气”的。表演要演员做很多功课,让我养成了思考和学习的习惯。我去创作人物,会跳出来看自己,有点儿像导演的思路。

信:所以这是继承了北京人艺学者型剧院的传统?

王:我在表演每个作品后,都会写自己的心得感受,都为之花了心血。我理解的学者,是一直在路上,一直不断学习。艺术这事儿谁能做到头啊?没有一个人敢这么说。

生活中也有少爷脾气不会卑躬屈膝

信:在此次执导话剧之前,你还导演过其他作品吗?

王:我执导过微电影,获过奖。

信:很多著名演员“演而优则导”会选择影视作品执导,你为何没有率先转型成为影视剧导演?

王:我在舞台上总是演少爷,生活中我也是少爷脾气。我不会卑躬屈膝、唯利是图。我自己这个坎儿,过不去,可能是所谓的傲气,也可能是掰不开面子。

刻意选择温暖有正能量的剧本执导

信:《她弥留之际》这个剧本是如何选定的?

王:我特别希望有个放飞自己追求的机会,我把这种愿望和剧院的同事说了,让他们帮我留意剧本。

我和同事说,我想要个有正能量的剧本。现在大家对正能量的剧本总是有去接,觉得正能量作品说教性太强,缺乏趣味性,可好莱坞有很多正能量作品都排得那么好看。因此我希望导演一部正能量作品为观众传递温暖。

信:《她弥留之际》这个剧本有哪些地方深深吸引了你?

王:同事发给我两个剧本,都是俄罗斯剧作家普图什金娜写的,一个是《比萨斜塔》,另一个就是《她弥留之际》。我更喜欢《她弥留之际》。我喜欢剧中的四个人,这部戏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现在很多作品喜欢展现家长里短儿,展现带着仇恨的感情。可曹禺先生分析《雷雨》时说过,他觉得舞台上美哟一个坏人,他是带着悲悯的心看待他们,这就是大家的情怀。《她弥留之际》也是带着同样的善意,我喜欢这个充满关爱的作品。我们平时喜欢强调血脉之情,可我们一生中和血脉之情在一起的机会并不多,我们上了学参加了工作,一辈子和没有血脉之情的人打交道。

“大妈”是我加入的“本土化”元素

信:您是怎么拿到这部剧本的中国演出版权的?

王:老太太挺固执的,一开始我通过中戏老师试着跟她沟通。老太太为了考察我,还特意上网看了我的微博,最后她竟然同意了。我比她还爽快,因为自己喜欢,我就买下了该剧本的中国演出版权。

信:现在观众看到的是经过改编的剧本,改编工作是你自己完成的吗?

王:老太太一开始特别抵触别人改她剧本,但我认为这个戏来中国需要做本土化的调整。这个在俄罗斯演出时休息三次,时间很长;而我们在中国的小剧场里演出,是给中国的老百姓看的,他们晚上要赶地铁,因此我们得缩短戏的时长,让他们踏踏实实看戏,让他们愉快看戏。我在忠于援助的基础上,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改了五稿,对剧本进行了本土化处理。原剧本写到了赫鲁晓夫时代,写到了前苏联的经济,可现在的观众哪有精力去了解前苏联的那么遥远的历史背景。剧中的金娜原是前苏联供销社的售货员,我把她的身份改成了超市售货员,把原剧本中金娜用相机拍照改成了用手机拍照。还有剧中男主人公喊女主人公“大妈”,比如台词“嫁不出去的都这样”都是我加上的本土化台词。还有剧中女主角的年龄是50多岁,我把她改成了不到50岁。在中国,观众可能很难相信50多岁的女人还热烈追求爱情。剧中我还融入了中国元素,比如母女缠毛线,寓意千里姻缘一线牵;如果男主人公伊格尔说,这个夜晚真美妙,来电了。这句台词寓意他心灵里的来电,突出语言的动作性。

舞台创新让《雷雨》演员“面目全非”

信:《我弥留之际》中的主演夏立言、龚丽君和白荟都是《雷雨》的主演,但他们在《我弥留之际》的表现都令人不敢相认。您是如何让他们解放天性,焕发全新表演光彩的?

王:很多观众看完《我弥留之际》说《雷雨》剧组的演员“面目全非”。好演员就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要做到一戏一格。他们都是特别优秀的演员,而我想要探寻我想要的舞台风格。他们一开始接受不了。

一个导演对一个一束作品方向,必须引领大家,走东单还是走南三环。我们要的是小剧场里的大作为,而不是大剧场的缩小版。舞台转圈我不要传统的,时空转换用圆形舞台表现,我选了最一条最辛苦的路。

爱喜剧,低调做人高调做戏

信:《她弥留之际》充满了温暖的喜剧色彩,喜剧对导演功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你平时会关注舞台上的喜剧作品吗?

王:像喜剧《驴得水》,陈佩斯的喜剧我都会看。喜剧是我个人的偏好,我演的其他悲剧,比如《哈姆雷特》当中也都有幽默的喜剧成分,会让大家笑上一两次的。

我们这次排的喜剧不是挤眉弄眼的,是高级喜剧。我们演的喜剧逻辑节奏。是把台词的语言的动作性说清楚。喜剧一定要赢在节奏上。

信:如果不是这次你执导《我的弥留之际》,观众还真的无法发现你对喜剧出色的把握。

王:低调做人,高调做戏。

 

责任编辑: 江昕 TQ001
责任编辑: 江昕 TQ00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