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国内第一条全自主技术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燕房线和北京市首条现代化有轨电车系统西郊线将开通试运行。28日下午,北京轨道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两条即将开通的地铁线进行了详细介绍。
燕房线成功应用光伏发电
燕房线工程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线路采用无人驾驶技术,是我国内地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自动运行的地铁线。据介绍,燕房线工程由主线、支线两部分组成,均为高架线,即将开通试运行的为燕房线主线,从阎村东站到燕山站共有9座车站,总长度为14.4公里;支线长6.1km,设站3座即将实现开工建设的目标。
燕房线首次采用全自主技术的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每天清晨自动唤醒、自检、出库,到站后发车、行驶,停靠站、折返,结束运营后自动回库、自动洗车和自动休眠,各项任务均由列车自行完成,不需要人为操控。洗车机采用全自动技术,洗车机与信号系统的联动实现了全自动洗车,从入库、吹扫、喷淋、洗刷、烘干一气呵成,清洗后的车体外表面无灰尘、泥土和其它附着物。同时,清洗机自带污水处理设施,清洗后的水经过处理后循环使用,循环水的利用率达80%。
此外,燕房线成功应用光伏发电技术,日发电量达到了3600kWh,年发电量达到了60万kWh以上。
燕房线通车后,将会与房山线同台换乘,拉近了房山区城区和沿线大学城、燕山石化及主要乡镇的距离,极大方便的沿线居民的互联互通。
乘客一键可通话指挥中心
作为国内第一条全自主技术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燕房线建设初期就充分考虑了乘客乘坐体验。
阎村东是燕房线唯一的换乘站,乘客将在阎村东站与房山线同台换乘。在阎村东站台上,可以看到四条轨道,其中位于中间两条的是房山线,两侧的为燕房线,因此,需要乘坐房山线进程的乘客,从燕房线下车后,就可以在同一站台坐上房山线列车,完成换乘。
燕房线全线站台设置乘客候车室,其中设有空调、座椅等设施。候车室两侧都是通透的大玻璃,乘客在候车室中,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等候的车辆是否到站。
此外,燕房线还是北京首条开通之初即设置母婴关爱室的线路。在阎村东站和大石河东站设立的母婴关爱室。记者看到,在这个十多平米的空间里,整齐地摆放着婴儿床、沙发、储奶的冰箱、各种型号的纸尿裤等专用品,墙上不仅粘贴着可爱的卡通贴纸,还有母婴的护理常识,贴心备至。车站还在站厅站台贴上了指示标识,向有需要的女性全面开放。
在燕房线列车上,还有一个特殊的按钮,一旦车厢里发生突发事件,乘客按钮后,车内摄像头自动聚焦,乘客即可与指挥中心通话。由于燕房线是全自动运行,由指挥中心掌控全局,为此,指挥中心特别增设了“乘客调度员”这个岗位。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乘客调度员利用PIS、列车广播、列车通讯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车上乘客的组织工作,与乘客直接对话,处理事件更及时。
乘坐西郊线游览“三山五园”
北京现代有轨电车西郊线是连接北京市主城区和香山风景区的一条以旅游、休闲、观光为目的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线路起于香山地区4号停车场的香山站,止于地铁10号线巴沟站,全长约8.8公里,设6座地面站和1座车辆段,分别是巴沟站、颐和园西门站、茶棚站、万安站、植物园站、香山站,主要经过香山、北京植物园、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香泉环岛、万安公墓、玉泉郊野公园、南水北调公园、颐和园、地铁10号线巴沟站等地区。
西郊线穿行的区域为“三山五园”地区,环境要求高,因此首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引入景观设计,通过对周围环境、城市规划、文物保护的分析研究后,对西郊线的线路敷设方式,供电方式,节点空间的营造提出要求,最终使其与周围环境能够形成有机整体。
西郊线沿线穿行的区域为中国历史著名的“三山五园”地区,即皇家行宫苑囿区。沿线经过昆玉河、南水北调纪念园、颐和园、北坞公园、玉泉郊野公园,万安采摘园、北京市植物园、玉泉郊野公园等风景名胜区,开通后,将提升旅游观光交通体验。
旅游季节运力提升一倍
据介绍,一般轨道交通的客流特征是早晚高峰客流大,平峰客流量小,由于列车解编较为困难,因此采用固定的列车编组,通过调整行车间隔来解决高峰和平峰客流变化大的问题,这样导致平峰时乘客需等较长的时间才能上下车。
西郊线客流与一般轨道交通不同,客流在平日和旅游期间差别较大,因此,为使西郊线的运营组织能够与其客流特征相适应,西郊线采用固定行车间隔,调整列车编组的运营组织模式,平日采用一列车编组运行,旅游季节时采用两辆车重联运行,运力提升一倍,这样既与客流特征相适应,又能满足乘客的舒适度的需求。
此外,西郊线采用100%地低地板列车,地面距车辆地板仅有35cm的高度,乘客只需要跨一步就可上车。车站均为地面站,采用平面过街,减少提升,方便乘客上下车。其车辆采用大玻璃窗设计,方便乘客在列车内欣赏周围的美丽风景,人性化程度高。
赞